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趋势和国内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坚定创新自信。2013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要增强创新自信,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这个信心和决心〔1〕36。同年7 月,他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有创新自信,“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2〕,要“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2〕。2016 年5 月30日,他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中再次指出:“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3〕坚定创新自信,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信心和能力,对于加强建设创新型国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民族崇尚创新的品格积淀了创新自信的追求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前进、勇于创新的历史,没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今天。特别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只有善于创新的国家和民族才有能力在世界上占居领先地位。所以说,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4〕。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文化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曾以其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卓尔不群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留下了耀眼的篇章。无论是在人文还是科技方面,中华文明在很长时期内都曾代表着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中华民族自身所具有的创新品格无疑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以伟大创造能力著称于世”〔5〕。事实上,从民族基因来说,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反对因循守旧、泥古不化,这也奠定了中国文化中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品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等创新理念、创新思维,无不是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我们的民族正是因为创新而生生不息、永葆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6〕回顾历史,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极富创新精神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的先辈总是不断地倡导、推动创新,并以自己独特的创新精神和辉煌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都有着“世界之最”的记录,并在数学、农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以实用经验知识为主的体系,而不断涌现的发明创造更是见证了中国人非凡、卓越的创造力。“雕版印刷技术所带来的图书的普及、大型百科全书的出版、以选拔官员为目的科举考试的参加者日益增多、数学领域取得巨大进步(尤其是代数的发展)以及士绅阶层的出现,都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文化修养最高和计算水平最强的社会。”〔7〕无论是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还是冶金、机械、建筑、水利工程、纺织、造船等各个领域,中国首创成果数量之多、水平之高,都是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或民族所不能企及的,这点从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可以得到印证。
在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中,中华民族的创新成果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它不仅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人类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以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整个人类文明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美国学者罗伯特·K·G·坦普尔认为,我们所生活的“近代世界”原来是中国和西方成分的极好结合,“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都会惊讶地看到,近代农业、近代航运、近代石油工业、近代天文台……甚至是蒸汽机的基本结构,全部源于中国”〔8〕。其中,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在内的四大发明,更是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创新成果走出国门、飘洋过海,被引进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恩格斯曾指出:“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9〕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南宋时传到了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文章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网址: http://www.jckxjszz.cn/qikandaodu/2021/0223/890.html
上一篇:文明素养重在细节要在养成
下一篇:以智为武中国科技如何战疫
舰船科学技术投稿 | 舰船科学技术编辑部| 舰船科学技术版面费 | 舰船科学技术论文发表 | 舰船科学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舰船科学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