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舰船外形隐身改进的电磁散射特性影响分析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 言 随着探测器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更新,在距离、精度、视域等性能上均获得了较大提升,对飞行器、舰船、装甲车辆等的低可探测性即隐身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提高武器系统的

0 引 言

随着探测器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更新,在距离、精度、视域等性能上均获得了较大提升,对飞行器、舰船、装甲车辆等的低可探测性即隐身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提高武器系统的战场生存能力[1-4]。隐身技术针对雷达、红外、可见光、声等信号,采用技术手段,以降低目标如飞行器、舰船等的信号大小[3]。

从可探测角度来说,水面舰船面临的威胁来自于水面、空中甚至水下,即舰船、飞行器、潜艇等,探测信号包含雷达(电磁波)、声、红外、磁等信号。依据实际任务需求,不同的雷达工作频率有所不同,以舰载雷达为例,用于探测、跟踪、识别等作用的雷达频率主要为L、S、C、X 波段,这一波段也同时包含了较多的机载雷达。

为降低舰船的雷达散射截面,采用多种措施的舰船隐身化是其重要途径[1,5],就当前现状来看,与飞行器电磁隐身技术类似,舰船隐身也可以通过外形隐身改进或设计、吸波材料等技术来实现。舰船舰载雷达、天线本身是较大电磁散射源[6-8],在雷达技术提高基础上,经过频率选择表面技术(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9-10]的模块化处理,可有效降低其电磁散射信号,同时也为采用外形隐身技术改进提供了可能。当前主要对舰船上层建筑结构、桅杆等局部部件的隐身特性及技术进行详细研究,但从舰船总体出发来对比研究舰船外形隐身技术文献较少,也缺乏相关散射特性影响和规律结果。

本文从舰船面临的主要威胁频段(L,S,C,X)出发,以2 种不同外形布局的舰船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光学法,数值计算了2 种舰船电磁模型的不同入射角、不同角域的RCS(Radar Cross Section)[11-12]曲线,以分析外形隐身改进措施对舰船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特性,重点研究了外形隐身的多频散射特性、不同角域电磁散射变化特点,对提高舰船电磁隐身性能及生存力有重要影响意义。

1 舰船电磁模型

为研究外形隐身改进措施对舰船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分别以英国45 型驱逐舰[5]、美国DDG1000 驱逐舰为基础,建立2 种舰船的电磁数值计算模型。45 型、DDG1000 均采用模块式雷达、天线整合方式,与常规水面战舰相比,其上层建筑、舰桥、桅杆等进行了大量集成化处理与改进,有效降低了舰船表面的散射结构,提高了隐身性能。但相对来讲,美国隐身驱逐舰DDG1000 全面采用隐身技术,船体设计新颖,表现出优秀的隐身特性,本文分别以这2 种实际舰船为基础模型,研究外形隐身对舰船电磁散射特性影响规律。

通过调整舰船船体、上层建筑结构的面元方向,模块化设计散射结构,可将电磁散射幅值、方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提高隐身性能。基于以上考虑,分别将以上2 种舰船电磁模型分别定义为电磁模型A(Type45)和B(DDG1000),为消除几何尺寸带来的影响,A、B 模型舰船典型几何尺寸尽量一致,A 电磁模型基本参数为船长151.9 m、船宽21.1 m、高42.0 m,B 电磁模型基本参数为船长143.8 m、船宽24.3 m、高34.0 m。2 种电磁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2 种舰船电磁计算模型Fig.1 Electromagnetic computation models of ships

以图1 舰船电磁模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水面舰艇实际威胁探测手段,为对比研究外形隐身改进措施的电磁散射特性影响,入射电磁波频率分别为(0.5,1、3,6,10)GHz,涵盖L,S,C,X 探测波段,电磁波入射角(对舰船来说可以理解为方位角)范围为0°~360°,计算仰角分别为:-15°,-10°,-5°,0°,5°,10°,15°。

研究过程中,定义舰船头向30°角域(记为H-30)为舰船正头向左右各15°电磁波入射角范围,相应的可定义头向60°角度(记为H-60)、侧向60°角域(记为S-60)、后向30°角域(记为T-30)、周向360°角域(记为W-360),以对应角域内RCS 算术均值为分析依据,研究其波峰幅值变化关系及该角域内的隐身特性。

2 RCS 计算方法及精度验证

从电尺寸角度来讲,在研究频率内,大于240(0.5 GHz),处于典型的高频散射区域,文中的电磁模型可视为金属目标,可采用金属目标RCS 计算方法[13-14]。一般的,RCS 数值方法从频率角度来看分为低频和高频计算方法,低频方法如基于矩量法(Method of Moments,MoM)[12]的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MLFMA)[13]、时域有限差分法等,对本文电大尺寸目标来说,占用内存较大,计算速度慢,严重影响分析效率;而高频算法如物理光学法(Physical Optics,PO)、等效电流方法、物理绕射方法等,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同时在高频区可得到满意的计算精度,可用于分析本文的电大尺寸舰船电磁模型。

文章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网址: http://www.jckxjszz.cn/qikandaodu/2021/0708/1960.html

上一篇:基于的低功耗无线传感器设计
下一篇:环境工程在舰船研制中的应用

舰船科学技术投稿 | 舰船科学技术编辑部| 舰船科学技术版面费 | 舰船科学技术论文发表 | 舰船科学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舰船科学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