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科技冬奥:多项“奥运首创”背后的技术支撑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多项“奥运首创”背后的技术支撑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晒出阶段性成绩单 废弃的钢铁冶炼厂变身滑雪大跳台,成为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多项“奥运首创”背后的技术支撑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晒出阶段性成绩单

废弃的钢铁冶炼厂变身滑雪大跳台,成为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

5G加持为运动员提供健康保障,可在冬奥赛场上通过医疗单兵系统实现远程救治;

我国自主设计的高山滑雪服比海外采购服装总阻力下降4%,“快、护、暖、美”的冬奥战服将全面提升国家队的服装装备水准。

这些高科技成果的集结亮相,交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项目的阶段性成绩单。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自2018年立项,聚焦冬奥会科学办赛关键技术、冬季项目运动训练与比赛关键技术、公共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等5大技术板块方向,重点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等8个方面统筹设计重点任务。”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2020年末,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批复立项58项,大批技术成果交付应用。

科学办赛产出多项“奥运首创”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不足一周年,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展露出它梦幻的模样——3360块曲面玻璃拼装而成的外墙下,是首次研发应用的米国产高钒密闭索;应用了世界首个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制冰技术,实现碳排放趋近于零,成为低碳绿色运动场馆的样板工程。

然而,此前使用的都是进口钢索,上马国产钢索谁能保证不出风险?为确保冬奥场馆建设万无一失,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专门立项支持,工程团队花费3个月时间跑遍全国寻找厂家,成功研制出第一根试制索。最终,中国创新为冬奥场馆建设“实力破题”。

国家速滑馆施工现场。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值得关注的是,“冰丝带”的碳排放接近于零。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的应用,可使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采用环保性和安全性最佳的自然冷媒——二氧化碳制冷剂,无异味、不可燃,与传统制冷系统相比,可提升能效20%以上。

“冰丝带”暗藏的黑科技不止于此,场馆内的多功能超大冰面亚临界、跨临界多工况并行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制冰集中式制冷系统等应用,均属国际首次。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管理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表示,围绕气象条件预测保障、全局全过程态势感知运行指挥保障、赛道和场馆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等方面,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部署启动10个项目,如今全部完成。它的背后是无数科研攻关者的拼搏奋战,多项“奥运首创”就此诞生。

科学训练实现技能提升

只需几秒钟,一名速度滑冰运动员就可从静止状态达到指定速度,然后,调节姿态、入弯一气呵成……

在速度滑冰国家队训练场地内,运动员们正在使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国家科学化训练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最新亮相的成果“人体高速弹射装置”,开展弯道技术训练。

记者了解到,弹射发射技术原本是航天发射技术的一种,利用弹射发射原理给运动员加速,让他们体验瞬间加速到“世界级速度”的人体状态,辅助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弯道滑行技术训练,实现了加速过程的精准控制。

“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中,科学训练与比赛关键技术是一个重要领域。”柯兵介绍,围绕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员技能优化、体能训练和训练监控、科学化训练基地建设等方向,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部署启动12个项目。

目前,助力跳台滑雪的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及便携式可穿戴神经启动设备已入队应用;高水平运动员动作优化分析系统帮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单板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攻克高难度动作,成功率提升约15%。

“这些项目成果的应用目标,正是建立智慧化比赛训练场地,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助力提升运动员比赛水平。”柯兵说。

绿色智慧打造特色冬奥

“竞赛场馆100%使用绿色能源,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制冰技术等举措,都会让北京冬奥会成为最‘绿色'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曾对此赞叹不已。

这也是柯兵口中科技冬奥树立的“新标杆”。中国曾向世界承诺,将北京2022年冬奥会办成一届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盛会。在柯兵看来,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在绿色智慧综合示范方面提供的科技支撑,意义更加凸显。

文章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网址: http://www.jckxjszz.cn/zonghexinwen/2021/0324/1155.html

上一篇:逆势上扬,1月份卖出10610台,颜值科技并存,德
下一篇:微软谷歌互掐:科技巨头开始捉对厮杀?

舰船科学技术投稿 | 舰船科学技术编辑部| 舰船科学技术版面费 | 舰船科学技术论文发表 | 舰船科学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舰船科学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